文章来源:放疗病友之家,未经授权不准转载。
上周碰到病友张阿姨,她拉着我叹气:“你说怪不怪?放疗前我一顿能啃俩馒头,现在闻着红烧肉香味儿有点馋,可真往嘴里塞,嚼两口就觉得胸口堵得慌,胃还胀得的和气球一样。这才放疗半个月啊,体重掉了 5 斤,再这么下去我可扛不住治疗了……”
其实张阿姨这情况真不是个例!之前看数据,大概 62% 的放疗病人都会遇到吃不下、肚子胀的问题,尤其是头颈部、肚子或者盆腔做放疗的,反应更明显。
更让人着急的是,好多家属一看病人瘦了,就赶紧炖鸡汤、熬骨头汤,结果病人喝了更胀,反而更不想吃,陷入 “越补越胀,越胀越瘦” 的死循环。
01 为啥放疗后连吃饭都变得这么难?其实不是病人 “不想吃”,是身体里负责消化的 “小机器” 被放疗影响到了,具体是这 3 个地方出了问题:
展开剩余81%第一个是消化道黏膜 “受伤了”:放疗的射线杀癌细胞时,难免会碰到食管、胃肠里的黏膜,原本光滑的黏膜变得又红又敏感,就跟嘴里长了溃疡似的,吃点热的、硬的都疼,谁还愿意吃饭啊?
第二个是胃肠 “动得慢了”:放疗后胃肠蠕动变慢,吃进去的东西在胃里 “待着不走”,时间一长就发酵产气,所以总觉得肚子胀、老打嗝,哪怕只喝小半碗粥也不舒服。
第三个是消化 “帮手少了”:黏膜受损后,身体分泌的消化酶就少了,这玩意儿就像做饭的调料,少了它,食物没法充分分解,不仅吸收不好,还会给胃肠添负担,最后变成 “没胃口→吃太少→没力气→更没胃口” 的恶性循环。
02 病友亲测的不胀胃食谱不过大家别慌,找到问题就好解决!暖阳君结合平时病友的反馈,整理了 2 个家常食谱,不胀气、好消化,还能补营养,家属照着做特别方便,从吃流食到吃软食都能过渡。
南瓜山药小米糊(放疗刚开始)
适合放疗 1-2 周,吃固体食物疼、咽不下去的病人,不用嚼,还能保护黏膜,补能量也快,吃了不胀肚。
食材:小米 50 克、南瓜 100 克(去皮去籽,切小块)、山药 50 克(选面山药,去皮切小块)、温水 200 毫升
做法超简单:
把泡好的小米、南瓜块、山药块一起放进豆浆机,倒上温水;
按 “米糊” 键,等打好了倒出来,放温了再喝
要是觉得稠,就再加点温水调稀,一次喝小半碗,一天喝 3-4 次。
为啥选这几样?
南瓜里的果胶能像 “保护膜” 似的,裹住受损的黏膜,减少刺激;山药能帮着养脾胃,让胃肠少干活;
小米本身就温和养胃,还能补 B 族维生素,避免病人因为没胃口没力气。关键是打成糊不用嚼,胃肠消化起来一点不费劲,不会加重腹胀。
鲈鱼豆腐蒸蛋(放疗中后期)
适合放疗 2 周后,吃硬的不那么疼了,但吃多了还是胀的病人,主要补蛋白质,帮身体修黏膜,还不产气。
食材:鸡蛋 1 个、鲈鱼 50 克、嫩豆腐 50 克、温水 80 毫升、一点点盐
做法:
鸡蛋打在碗里,加温水搅匀,用筛子过一遍;
鲈鱼去皮去刺,剁成鱼泥;嫩豆腐切 1 厘米的小方块,和鱼泥一起放进蛋液里,轻轻搅和匀;
蒸锅水烧开,碗上盖保鲜膜(扎 2 个小孔透气),中火蒸 8-10 分钟;
蒸好放温,加一点点盐调味,分 2 次吃,搭配一小份煮软的冬瓜丁。
为啥好?
鸡蛋和鲈鱼都是优质蛋白,还特别好消化,不给胃肠添负担
鲈鱼脂肪少,还含 DHA,能帮着修身体细胞;
豆腐能补钙,避免放疗期间缺钙。而且蒸着做不用油,不刺激黏膜,也不会产气,吃了不胀肚。
03 比食谱还重要的两个细节,家属别忽略别想着 “顿顿吃饱”,改成 “少量多次”。哪怕是米糊或蒸蛋,也别一次让病人吃太多,比如 1 碗分成 2 次,隔 2 小时再吃,别让胃肠 “累着”;
饭后别马上躺。吃完扶病人慢慢走 5-10 分钟,比如在客厅转两圈,帮着胃肠动一动,减少胀气 —— 但别快走、别弯腰,不然容易增加肚子压力,反而不舒服。
其实放疗后 “吃不下” 就是暂时的,大多数病人放疗结束 1-2 周,黏膜长好了,胃口慢慢就回来了。家属别着急催病人吃饭,也别硬塞补品,先让病人 “吃得舒服”,再慢慢加营养,恢复得反而快。
希望每个放疗的病友都能早点 “吃得香、吸收好”,有体力扛过治疗,早点恢复往日的好胃口~
发布于:山东省短线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