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有人告诉你,1955年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座位本来该重排,你会信吗?可事实的确如此。当年的中南海大殿里,聂荣臻看着军功赫赫的座次表,感慨道:“有个人要是还活着,局面肯定得变。”他没说名字,却让往日的将星们神情动容。这个被毛泽东称作“心腹之患”的人,不是别人,正是井冈山时期的“第一爱将”伍中豪。可是,这样一位风云人物,为什么我们今天却知之甚少?伍中豪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,他的离去又留下了哪些无法弥补的遗憾?悬念就留在这里,让你看什么才叫真正的革命传奇。
一边是家喻户晓的林彪、贺龙,另一边却是名声较淡的伍中豪。有意思的是,在红色历史的大幕上,伍中豪的存在让人有点“离谱”——敢和林彪唱对台的人,居然不是谁都认得?有人说林彪机动灵活、雷厉风行,有人说伍中豪攻守兼备、长于统帅;党内都在讨论,到底谁才是毛泽东的左膀右臂?可每当争论快到顶点,相关档案就“失踪”一部,伍中豪的许多经历,总像隔着纱窗看花。两大名将,明枪暗箭,表面风平浪静,实则水下杀机四伏,接下来到底谁能胜出?
让时间转到1920年代。湖南耒阳出了个小伙子,名字叫伍中豪。念书是他的看家本领,19岁进了北京大学,在那个思想火热的时代,他大口呼吸着新文化的空气,也在耳濡目染中爱上了共产主义的理想。可没等“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”梦想变成现实,他又扔下学业,奔赴黄埔军校,把脑子和拳头全用上了。后来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教书,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毛泽东,二人一拍即合。从大都市到田间地头,伍中豪一头扎进红色大潮。老百姓们议论道,这个瘦瘦高高的“秀才先生”怎么变得刀口舔血,一会儿是教师,一会儿又上了战场?平头百姓们不禁捏着大米袋,心里犯嘀咕:革命队伍里,咋连书香门第都搅进来了?
表面上,革命如火如荼,伍中豪步步高升。但风平浪静往往只是假象,背后风浪早已翻滚。1927年秋收起义,伍中豪是副团长,战场上让人刮目相看。可每一次胜利来得都不轻松——党内争论不断,有人主张转战农村,有人坚持城市武装,走一步都是冒险。就在文家市会议上,余洒度等人公然唱反调,伍中豪拿枪震场,给毛泽东“镇场子”。风头虽暂时被压下,可不同意见并没有消失。内部质疑声不断,有人质疑他的主动,多数“中庸之道”观望,人人都提防着,表面团结,实则猜疑横生。一旦伍中豪处理失当,稍有失手,个人安危和红军大局,分分钟都能成为牺牲品。革命不是一盘散沙,可大家的算盘各打各的,这种假象的平静下,火种随时都有可能起来。
正当众人还在观望,“内忧外患”似乎压得红军喘不过气来,战事突发大转折。寻乌突围战,林彪误判分兵,朱德、毛泽东陷入重围,眼见全盘崩溃,可危机关头伍中豪率三十一团神兵天降。是谁深夜翻山越岭死咬敌军腰眼?是谁连破敌阵,在枪林弹雨中硬生生撕开一道活路?就是伍中豪!原本以为红军主力凶多吉少,一夜之间峰回路转,毛泽东、朱德得以安全突围,红军主干安然无恙。全军上下眼里只有一个英雄——“娃的命是伍中豪救下来的!”这一刻,所有之前的不信和怀疑烟消云散。毛泽东坚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,伍中豪真正坐实了井冈山第一爱将的位置。这一场战斗的胜利,不是意气风发的空喊,而是生死关口才能见真章。
一起风风火火、危机四伏的岁月过去,战争似乎暂时平息,革命根据地步步稳固。但世事哪有那么简单?刚缓口气,更大危机又悄然袭来。随着对敌斗争升级,敌人兵力持续加码,红军不断被分割包围。伍中豪在前线突击过猛,身体每况愈下,老战友们表面上互敬互助,可彼此分歧不减,尤其是如何布局赣南、如何带队驻守,各种杂音越来越多。有的主张激进反攻,有的坚持固守待机。偏偏天不遂人愿,伍中豪在征战之余患上肺炎,卧病在床,这时内部权力重新洗牌,外部敌人也张牙舞爪,红军陷入新的困境。所有人都想出奇招,合力破局,却始终意见达不成一致,好像一锅再怎么搅,还是管不住糊底。
伍中豪真像传说中那么厉害吗?说他攻守兼备、群众路线抓得牢,好像他就是革命中的万金油。可有人善攻,有人善守,一个人全都拿得下,也许换来的不是战场大胜,而是四处“救火”。有的观点认为,正因伍中豪能力突出,组织才容易把所有关键任务塞给他,不管是文的还是武的,劳心又劳力。可你真的相信团队里能全靠一个人做顶梁柱?这一切夸奖看似亮眼,再细想也许是捧杀——哪有天才天生下凡,什么活都干得漂漂亮亮?更别提文人气质和将才野性能兼得,难不成真成了“超级英雄”?革命浪潮之下,不拼命不行,但光拼命也不顶用。伍中豪的坎坷历程,更像一个“全能背锅侠”,上得厅堂下得厨房,怎么擦都擦不干的锅,他一个人不都背了吗?表面上是敬佩,其实没好打算。抬一手不是抬高,也有可能是有意无意消耗掉最有用的那份力量。
大家说说伍中豪这样的传奇人物,最终却难逃英年早逝,那个曾让毛泽东痛心疾首、让新中国元帅们都感慨万端的“第一爱将”,到底是被历史成全了,还是被历史遗忘了?有人觉得英雄早逝是天妒英才,还有人疑惑:会不会是集体利益下,个人价值总被无声消耗?如果伍中豪活到1955年,是不是新中国元帅名单就真要重新洗牌?你觉得,革命靠的是个人闪光还是团队协作?咱们留言区说说——你更相信哪一套?
短线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